Design a site like this with WordPress.com
Get started

甲年天主聖三節

出 34:4-6, 8-9; 達 3:52-56; 格後 13:11-13; 若 3:16-18

教會藉著每年舉行的天主聖三的節日,首先是要讓我們重申在洗禮時所接受的信仰。就是我們受自教會,從宗徒傳下來的,對於天主聖三的信仰。因為我們正是因著天主聖三的名字而受洗,成為一個新的受造物,在聖神內,稱天主為父,成為基督的兄弟姊妹。這樣,慶祝聖三節,就是我們聯同整個教會大家庭,以天主子女的身份,稱頌、朝拜唯一,而又三位一體的天主。正如教理所表達的:「我們堅決相信並坦白宣認:只有一個真天主,祂是永遠的、無限的、全能的、不變的、無法瞭解和不可言喻的父、子和聖神:天主雖含有三位,卻只是一個本質、實體,或一個絕對純全的本性。 」(天主教教理202)

同時,教會也邀請我們去不斷反省這個三位一體的天主,如何以祂的無窮智慧和慈愛,在父的創造,聖子耶穌的救贖,以及天主聖神的光照和聖化中,向我們啟示祂對於整個受造界,特別是所有按祂肖像而受造的人類,如何邁向圓滿幸福的計劃。換言之,雖然有關天主聖三內在的生命,即其親密生活的奧秘,我們永遠無法徹悟。但卻由於天主內在生命的光照,使我們得以透過其外在工程,而認識和理解這位深愛我們的天主。這正是聖若望所確信的:「天主是愛」(若一4:8)而且這位愛的天主,正是藉著祂派遣的獨生子──耶穌基督和祂的聖愛之神,向我們揭示出來:「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

於是,我們可以說慶祝天主聖三的奧跡就是慶祝愛。這份愛也以最具體的方式,落實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尤其在婚姻生活中。藉著夫婦之間的愛,這份愛不但在彼此的交付中,豐富和成就彼此,而且這份愛將延展到他們的子女和整個家庭。同樣,人與人之間的愛,最終也將聚集世上所有人成為一個家庭。這也正是基督的渴望:「我還有別的羊,還不屬於這一棧,我也該把他們引來,他們要聽我的聲音,這樣,將只有一個羊群,一個牧人。」(若10:16)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天上之父,一個救主和一個聖愛之神。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你覺得愛,在很多時候還太抽象,抑或讓你失望,甚至受傷。那麼,在這個愛的慶節,就讓我們祈求天主,使我們能不斷經驗祂愛的寬恕。好使我們獲得力量去寬恕我們生命中,我們的心裏,我們生活的世界,許多需要被寬恕的一切。這讓我想起多年前巴黎恐怖襲擊後,人們不但為所有遇害者祈禱,也為恐怖分子祈禱;也有受害者的家人說:你們不會得到我們的恨,也不會在恐懼中生活,我們將繼續相信愛。如果你真的經驗到了天主的寬恕,你就會明白真正的愛。當你擁有了愛,你就會看到聖三無窮的美麗。

五旬節主日

宗 2:1-11; 詠 104; 格前 12:3-7, 12-13; 若 20:19-23

相信路加聖史的宗徒大事錄,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直到五旬節時,那些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宗徒和與他們一起的人,才真正領受了天主的聖神:「五旬節一到,眾人都聚集一處。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眾人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宗2:1-4)可是,如果我們轉向今天的福音,就會發現,其實復活的主早已藉著祂的噓氣,將聖神賜給了當時因為害怕猶太人,而關起門來躲在屋中的祂的門徒們:「『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保留誰的罪,誰的罪就被保留。』」(若20:21-23)

事實上,聖神的降臨和賜予與天主聖子降生成人的救贖工程緊密相連,是耶穌在加爾瓦略山上,為我們受苦受難,死亡而後復活的成果。復活的主在祂顯示給門徒們時,不忘邀請門徒們去查看祂曾為愛而受苦的傷痕;正是讓祂的門徒們明白,十字架的痛苦與祂如今光榮的身體和即將賜予的恩典之間有不可或分的關係:「『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若20:19-20)而後耶穌藉著噓氣,將聖神賜給了他們。這個被賜下的聖神,也正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為了整個的人類的得救和再造而被交付出來的聖神:「耶穌一嚐了那醋,便說:『完成了。』就低下頭,交付了靈魂。」(若19:30)同時,也讓我們自然回想起在創世紀中,天主如何為祂所造的人賜下的生命:「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的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創2:7)

這樣,天主藉著耶穌所賜的聖神,開始了一個全新的創造。將曾被罪惡損壞的人性完全更新,使所有在死亡陰影籠罩下的人們重見光明;恢復天主子女的尊嚴,與基督同為承繼人。因為眾人「都因一個聖神受了洗,成為一個身體,又都為一個聖神所滋潤。」(格前12:13)同時,這位基督的聖神,也將曾經混亂的語言再次合一在天主唯一的語言──耶穌基督內:「怎麼我們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話,講論天主的奇事呢?」(宗2:11)而整個的教會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要在聖神內成為合一的見證,向普世宣告說:「耶穌是主」(格前12:3)。

親愛的朋友們,這位潔淨、聖化人靈的真理之神,這位給予我們敬畏、孝愛、聰敏、剛毅、超見、明達和上智的愛火之神,已傾注在你我的心中。你是否願意透過你的言語和行動,結出聖神的果實,並為這個世界帶去寬恕、和平、喜樂和友愛呢?

五旬節前夕

創 11:1-9; 詠 104; 羅 8:22-27; 若 7:37-39

今晚我們舉行前夕彌撒,來慶祝聖神的降臨。藉著我們聆聽的三篇讀經,可以看到天主聖三對祂所有受造物的計劃,尤其是按照其肖像所造的人,將如何在聖神內得以更新,並邁向生命的圓滿。

第一篇讀經巴貝耳塔的故事,再次提醒我們,離開了天主的人類不可能有真正的未來。可是如今生活在全球化之下的人們,依仗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和合作,似乎比那個遠古的時代,有更大的能力和野心去藉著自身的「偉大成就」,來滿足人心所有的渴望。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這只不過是在重演著那墮落天使的罪——將自己凌駕於天主之上,建立一個不需要真神天主的世界。以自己的方式來敬拜自己創造的神,來實現自我不可救藥的狂妄。

為了輓救人類於喪亡之境,天主以「混亂了全地的語言,且從那裡將他們分散到全地面」(創11:9),而預留了一個「天主的時間」。直到「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為把在法律之下的人贖出來,使我們獲得義子的地位。」(迦4:4-5)於是,所有藉由基督的苦難、死亡和復活,並領受了祂所賜下的聖神的人,就真正獲得了心神最深處所有渴望的滿全。這正是福音中耶穌親自向我們預許的救恩:「誰若渴,到我這裡來,喝罷!凡信從我的,就如經上說:從祂的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若7:37-38)

不過,保祿顯然明白聖神的傾注和澆灌,同樣需要經歷一個「天主的時間」。這正是第二篇讀經所說的:「我們知道,直到現在,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歎息,同受產痛;不但是萬物,就是連我們已蒙受聖神初果的人,也在自己心中歎息,等待著義子期望的實現,即我們肉身的救贖。」(羅8:22-23)可以說,只有當我們也同樣在所有的嘆息、痛苦和等待中,參與了基督的逾越奧跡,聖神才終將引領我們進入基督的光榮。

親愛的朋友們,就讓我們與聖詠作者一起呼求:「上主,求祢噓氣(派遣聖神),使大地更新!」(詠104:30)使我們在信仰的旅程中,即使曾經驗或正在經歷迷茫和軟弱、痛苦和煎熬、甚至懷疑和放棄,卻總能藉著聖神,找到勇氣、喜樂和希望。

復活期第七主日星期四

宗 22:30; 23:6-11 詠 16:1-2,5,7-8,9-10,11 若 17:20-26

若望福音的整個十七章,記載了耶穌在祂受難的前夕,為自己、為祂現在的門徒,以及將來所有跟隨祂的人向天父所作的祈禱。祂願意為人類的得救,不但自作司祭,也將自己作為祭品奉獻給天父,所以這個祈禱也被稱為「大司祭的祈禱」。

今天的福音是耶穌為未來的信徒們祈禱。 耶穌祈求一個主要的恩賜,就是所有信徒們的合一;而這種合一則源於祂與父的合一:「父啊!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祢在我內,我在祢內,為叫世界相信是祢派遣了我。」(若17:21)確實,只有當眾信徒能在實踐他們的使命中,表現出真正的合一和團結時,他們的宣講和見證才能令人信服,這個世界才會相信耶穌。

同時,這種合一也是植根於愛的合一,就是父愛了子,子也愛了所有信從祂的人:「好使祢愛我的愛,在他們內,我也在他們內。」(若17:26)在耶穌的祈禱中,祂呼籲教會要成為一個愛的團體。不僅是外在的合一,更是內在的共融,在愛內的合一;成為父與子彼此相愛的生活見證。這樣,教會將不斷以合一和愛的存在,去面對世界的不信和仇恨,繼續宣揚天主的聖名。

親愛的朋友們,正如傳統拉丁聖歌所唱的:「何處有仁,何處有愛,天主必常在」;只有大家都降服於耶穌和祂的真理,我們才能真正建立起愛的團體。而當哪裏能找到信徒們充滿愛的團結和合一,哪裡自然也就能找到耶穌和祂的光榮:「父啊!你所賜給我的人,我願我在那裡,他們也同我在一起,使他們享見祢所賜給我的光榮。」(若17:24)

甲年耶穌升天節

宗 1:1-11; 詠 47:2-3, 6-9; 弗 1:17-23; 瑪 28:16-20

今天我們慶祝耶穌的升天,正式結束了耶穌復活後四十天之久,不斷地向祂門徒們的顯現。儘管耶穌將不再以物理的方式留在這個世界上,但祂的升天,絕不是離棄他們而去;相反,祂開始了一種全新的方式,繼續與祂的門徒們和現今的我們同在。正如祂在今天的福音中所說的:「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也呼應了保祿在讀經二中的宣信:「天主又將萬有置於祂腳下,使祂在教會內做至高的元首;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是基督在一切內,充滿一切的圓滿。」(弗1:23)

當耶穌的門徒們目睹了耶穌的升天後,他們更因著耶穌的許諾和天使的話語,以更堅定和深入的信德,燃起與耶穌重逢的渴望:「你們看見祂怎樣升了天,也要怎樣降來。」(宗1:11)從此,宗徒們,將他們的希望寄託在視線之外的幸福彼岸。確信在那裏有耶穌帶著我們的人性,坐在天主的右邊。這樣,他們在聖神的助佑下,欣然踏上福傳的徵程,並為福音捨生致命:「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瑪28:18-20)

耶穌的升天,使祂從此臨在於一切時間和空間。祂不僅在教會聖事的生活中,也在所有領受這些聖事,尤其聖體聖事的我們身上。因此,慶祝此節日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反省我們作為基督徒的召叫與使命,去看一看我們的團體,是否合乎其存在的目的?讓我們不妨用聖依納爵為我們提供的方式去問一下自己:我為基督做了什麼?我正為基督做什麼?我將為基督做什麼?

親愛的朋友們,或許我們在此時無法完整回答這些問題,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在我們的祈禱和日常生活中,與如今臨在我們內心的耶穌傾心交談。你是否願意將自己的心交給祂,好讓祂使你的生命成為這個世界的祝福,並成為窺探天堂的窗口呢?

復活期第六主日星期三

保祿宗徒在阿勒約帕哥,向當時的雅典人作了一場精彩的演說。可是為那些僅為獵奇,追求外在的新鮮事物的人們,他們並沒有意願改變和離開他們「習慣」的思想和生活。因此,當保祿向他們指出他們的「未識之神」(宗17:23),就是那「離我們每人並不遠,因為我們生活、行動、存在,都在祂內」(宗17:27-28),也是「將生命、呼吸和一切賞給我們」(宗17:25)的,那位「創造宇宙及其中萬物的天主」(宗17:24)時,他們似乎不置可否。而當保祿更進一步挑戰他們,除非他們悔改並承認他們的無知,離開他們所崇尚的「虛妄」事物,即引以為傲的雕像、建築等,還有那些偶像而轉向天主;並接受耶穌,這位天主從死者中復活起來的,正義的審判者時,人們才有可能走向人性的完美境界。這時,有些人譏笑,有些人則掉頭而去。

其實,環顧我們現今生活其間的世界,不難發現,保祿在二千前的遭遇,仍然是我們宣講基督的復活時,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人們可能更願意去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追蹤體育、名人的生活八卦,關注經濟、政治,積極參與一切娛樂活動等等。卻往往在生命的脆弱和無常的事實前,選擇無視或回避人心最深的渴求和盼望,以及去尋找真正的人性的圓滿之道。

無論如何,保祿這種善於利用一切機會傳福音的精神,依然可以鼓舞著我們去回應基督命令我們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的使命。因為即使保祿的宣講沒有引起絕大多數人的共鳴,但至少也有個別人相信了復活的主。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另一個傳福音的現實,那就是我們只管播種和澆灌,使之生長的是天主。正如今天福音中耶穌所說的:「我本來還有許多事要告訴你們,然而你們現在不能擔負。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時,他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若16:12-13)可以說,只有在天主聖神的引領下,有關天主、耶穌,這個世界和我們自己的全部真理,才得以逐漸地向我們顯示出來。這是一生的旅程,或者說我們永遠在路上。但只要我們向天主聖神開放,祂終將帶領我們進入圓滿的真理。

親愛的朋友們,復活的主將祂的聖神賜給我們,為引領我們進入一切真理。你是否常能在忙碌的生活中,無論是物理上的,或心靈上的,藉著有規律的祈禱和默觀,為聖神創造一個機會,留一扇心門給祂呢?

甲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宗徒大事錄 8:5-8,14-17; 伯多祿前書 3:15-18; 若望福音 14:15-21

耶穌的復活和顯現,使那些當初追隨祂的人們,對耶穌「我要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的許諾有了全新的認識。雖然耶穌不再以他們曾經熟悉的方式與他們同行,可是他們分明比任何時候,更能切實地體驗到復活之主,如何在他們的生命中繼續臨在和行動。當門徒們走向外邦異域,將基督的福音帶給他們時,一如主曾應許的:「主與他們合作,並以奇跡相隨,證實所傳的道理。」(谷16:20)這正是今天的第一篇讀經,為我們所作的見證和報告。 
 
不僅如此,耶穌還說:「我也要求父,祂必會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使祂永遠與你們同在。祂是世界所不能領受的真理之神,因為世界看不見祂,也不認識祂;你們卻認識祂,因為祂與你們同在,並在你們內。」(若14:16)這位真理和護慰之神,就是使主從死者中復活的天主聖神。祂也同樣,使我們從世界和罪惡的束縛之中獲得新生。從此信仰之門為我們開啟,去認識和信從復活之主,並能在邁向永生的旅程中常懷希望。這個希望將使我們能在任何境遇中,即使遭受迫害,也願去遵守基督愛的命令。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伯前3:15),就是基督已在迫害、痛苦和死亡中,因著這位希望的聖神而復活起來。而且祂以一種非常親密的方式,繼續與我們同在:「那一天,你們便知道我在我父內,你們在我內,我也在你們內。」(若14:20)  
 
當然,即使我們在希望中度生,並不表示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著美好,一切都令我們稱心如意。希望更不是讓我們逃避現實,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幻像中。相反,真正的希望卻常常在戰爭、暴力、不公義、貧窮、疾病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的失敗、痛苦、甚至絕望中得以彰顯。這正是復活節讓我們歡欣喜樂,十字架成了我們信仰標志的原因。因為在十字架這個殘酷的刑具上,在這最無望的處境中,這位死去的天主,成了我們到達永生的途徑。於是,這同一復活之主的聖神,也將使我們在面對自己生活中的十字架時,仍然滿懷信心和希望。因為我們知道,即使我們自己的小小夢想或者祈禱並未如我所願,但在一切的背後,天主仍然在工作,祂從來沒有放棄我們。 
 
親愛的朋友們,復活的基督已將護慰者聖神賜給了我們。你是否願意在聖神的恩賜中,全心交托自己,活出我們所相信的,並成為這個世界希望的見證?  

法蒂瑪聖母紀念日

從一九一七年五月十三日至十月十三日,聖母在位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北,約一百英里的小鎮法蒂瑪,連續六個月向三名當地的牧童們顯現。她要求這些孩子們為世界和平,為罪人的皈依作補贖,並誦念玫瑰經。關於此次聖母顯現的詳情,相信大家都已經有所瞭解。為我們今天紀念法蒂瑪聖母顯現的我們,有兩個層面值得我們去注意。

首先,聖母的顯現直接與聖體聖事相連。其實在聖母顯現之前的幾個月,一位和平天使已經先向牧童們顯現,並教給他們一些有關補贖的經文。在天使的最後一次顯現中,天使給他們送了基督的聖體聖血。這與聖母此後的顯現中,要求這三個貧窮的牧童們,去為罪人的回頭,世界的和平,以及為耶穌在聖體中所受的凌辱去做補贖相一致。當人們冒犯和褻瀆聖體,對聖體中的耶穌冷漠無情時,人們就走向罪惡的深淵。聖母要求大家誦念玫瑰經,就是要陪伴我們走向我們唯一得救的希望——耶穌。因此,所有對於聖母的敬禮,其實都是學習聖母如何成為耶穌真正的門徒:「那聽了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路11:28)尤其是透過領受聖體聖事,我們的生命之糧和救恩之杯,去承行天主的旨意,聖化我們的生命。

其次,法蒂瑪聖母的顯現具有預言性和現實性。聖母在一個特別的歷史時刻,透過傳遞有關世界將面對戰爭和靈魂的喪亡的警示,提醒我們作補贖和悔改的緊迫性。聖母以母親的身份顯現出來,親自表達對我們人類的關切和愛,來輓救我們免陷於魔鬼的圈套。聖母的顯現,不僅指證了魔鬼的邪惡和猖狂,會如何傷害整個人類和教會。也將未來世界的安危和我們的得救,與我們現實生活中如何回應和承行天主的旨意聯繫在一起。她自稱「玫瑰聖母」,並邀請我們每日誦念玫瑰經。因為她知道,只有當我們與她一起祈禱,不斷地去默觀天主如何透過耶穌向我們展示祂對我們無盡的愛時,我們才會真正地瞭解,我們的得救完全是天主的恩賜:「你們不是用能朽壞的金銀等物,由你們福傳的虛妄生活中被贖出來的,而是用寶血,即無玷的羔羊基督的寶血。」(伯前1:18-19) 雖然聖母的顯現,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但環顧我們生活的世界,我們會發現她向我們傳遞的訊息,似乎比任何一個時代更具現實意義。

誠然,對於法蒂瑪聖母的訊息,或許有許多不同的解讀。但事實上,法蒂瑪的中心信息與教會一貫的教導完全一致。前教宗本篤十六世說:「法蒂瑪的訊息:『敦促祈禱』是『拯救靈魂』的途徑,也是『懺悔和皈依的召喚』。」他繼續說:「向天主敞開的心,通過對天主的默觀而淨化,這比所有的槍支和武器更強大。」

親愛的朋友們,聖母是我們的母親,是我們最有力的轉禱者。當我們忠實地聽從她的召喚,走在正義和聖潔的路上,並將自己奉獻給她的無玷聖心時,我們就定會被帶向她的兒子──耶穌那裡,並在永恆的勝利和榮耀中與主永遠在一起。這正是聖母在法蒂瑪顯現時,向她所有的子女們所保證的:「最終,我的無玷聖心將獲得勝利。」

甲年復活期第五主日

宗徒大事錄 6:1-7; 聖詠 33:1-2,4-5,18-19; 伯多祿前書 2:4-9; 若望福音 14:1-12

復活的主推動和揀選不同的人,為祂的復活作證。「七位有好聲望,且充滿聖神和智慧的人」(宗6:3)被選作大家的服務員,操管大家的飲食;而宗徒們則「專務祈禱,並為真道服役」(宗6:4)。雖然他們服務的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有同一的目的,就是透過他們的服務,幫助人們歸向天主。教會也在這樣的服務中,彰顯和見證了基督愛的勝利和光榮,並不斷成長:「天主的道漸漸發揚,門徒的數目在耶路撒冷大為增加,司祭中也有許多人,服從了信仰。」 (宗6:7)

初期教會的經驗,同樣也適用於現今的教會。所有的基督徒因著洗禮,成為基督奧體的一分子。正如今天的第二篇讀經伯多祿所說的:「你們也就成了活石,建成一座屬神的殿宇,成為一班聖潔的司祭,以奉獻因耶穌基督,而中悅天主的屬神祭品。」(伯前2:5)因此,教會並不是在我們之外的一個第三方的團體,恰恰相反,教會就是我們自己。我們需要聆聽來自天主的召叫,並以自己獨特的神恩在教會內為眾人服務。這份服務正好與我們的身份和使命相呼應:「你們卻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為叫你們宣揚那由黑暗中召叫你們,進入祂奇妙之光者的榮耀。」(伯前2:9)

在走向天父之家的旅程中,儘管我們有復活的主在我們的生命中行動。但我們還是無法避免因著人性的軟弱而有的擔憂和煩惱。耶穌知道我們的處境,因此在今天的福音中,祂再次提醒我們需要全心信賴祂:「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你們要信賴天主,也要信賴我。」(若14:1)其實也只有祂是我們可以信賴的對象,在祂那裡才有我們心靈的安寧。因為只有祂是第一個從死者中復活起來的;也只有祂能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若14:6)

聖女大德蘭(1515-1582)曾寫到:「基督現在沒有別的身體,只有你的。在地上也沒有手,沒有腳,只有你的。你的眼睛是祂對這個世界充滿憐憫的雙眸。你的腳就是祂行善的腳。你是祂祝福全世界的雙手。手是你的,腳是你的,眼睛是你的,身體也是你的。基督現在在地上沒有身體,只有你的。」親愛的朋友們,你是否願意藉著你的生活和行動,成為復活的主臨現人間的標記呢?

復活期第四主日星期六

宗徒大事祿 13:44-52; 若望福音 14:7-14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凡信我的,我所做的事業,他也要做,並且還要作比這些更大的事業,因為我往父那裏去。」(若14:12) 為什麼耶穌好象在說一件特別讓我們困惑的事情呢?誰又能做耶穌能做的事?誰又能做比耶穌做的事更大的呢?

表面上來說,確實沒有人能做耶穌能做的事,更不用說做比祂所做的還要更大的事。事實上,耶穌在這裏,是將所有相信祂的人的身份和尊嚴作了清楚地說明。那就是,在耶穌復活升天後,所有在聖神內重生的人,已不再為自己而活,卻是為基督而活。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與復活的主同行,透過基督,並在基督內生活。也就是保祿宗徒所說的:「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迦2:20)這樣,我們每天的生活,自然就是繼續做基督所做的事業。

另外,透過天主聖神的德能,所有的基督徒在基督內,組成了一個得救的會眾,建成了一座屬神的殿宇,基督是頭,我們都是肢體。透過教會的祈禱和聖事的舉行,人們得以悔改皈依,死於罪惡活於天主。眾人在教會內得稱天主為父,獲享基督的救恩。於是,整個天主子民,以特別的方式去喚醒沈睡的靈魂,軟化堅硬的心,使人們為能夠為福音而獻身。這就是耶穌所說的要做比祂所做的更大的事業。

親愛的朋友們,正如天主對聖保祿所說的:「我要使你成為萬民的光,使我的救恩達於地極」(宗13:47)。同樣,我們也被召叫去繼續耶穌的事業,還要做更大的事業。你願意成為天主救恩的工具嗎?

Blog at WordPress.com.

Up ↑